智造赋能
数创未来
        
动态正文
			2013年度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析评
				
				2017-06-22
			      前不久,由美国《橡胶与塑料新闻》周刊组织的2013年度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排行榜公布。全球非轮胎橡胶市场销售收入在经历2010及2012年大幅增长后,增长势头受阻,非轮胎橡胶制品工业同轮胎工业一样进入微增长时代。利润指标向好,毛利率创历史新高。在非轮胎橡胶制品工业滞长时代,收购和重组更加频繁。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重心继续东移,我国成为全球非轮胎橡胶业跨国公司掘金的中心。
排名变化不大
      按惯例,2013年度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排行榜按企业2013年与非轮胎橡胶制品有关的销售收入排名(见表1)。今年排名前12强公司依旧是老面孔,名次变化也不大。大陆公司以销售额43.1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居全球之首,哈钦森公司继续排名第二,普利司通公司从第5位上升至第3。
      特雷勒堡公司及佛雷依登贝格公司组建特雷勒堡减振公司对排名造成较大影响。特雷勒堡公司因部分业务进入合资公司,影响了公司排名,从第3降至第10。佛雷依登贝格公司从第4降至第6。
      名次变化最大的住友橡胶工业公司,从去年36位下降至49位,非轮胎橡胶业占住友橡胶销售比重较大幅度下降,主要是住友橡胶发展战略是向轮胎工业转移。
      新进入50强排行榜的有三家,第20位的特雷勒堡减振公司、44位的利洁时公司、46位的Detech 动态流体技术公司。
      全球非轮胎橡胶市场进入微增长时代
      50家公司非轮胎橡胶业销售额为6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增幅下落幅度较大。其中,近一半公司的销售额下降或持平,前十强中7家公司下降。下降幅度超20%的有特雷勒堡公司、住友橡胶工业公司及佛雷依登贝格公司。增长幅度超20%的只有芬纳公司和达特威勒持股公司。
      前十强销售额占全球总销售额的比重由上年度的55%下降至50%,行业集中度下降幅度较大。世界“20亿美元俱乐部” 依旧是11家,“10亿美元俱乐部”由去年18家上升到19家。
      经济效益向好
      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企业总利润在上年度增长39.3%基础上又增长24.5%,达到创纪录的131.4亿美元,无一家企业亏损。各企业的利润率普遍有一个较大幅度提高。
      按利润排名,大陆公司、普利司通公司、伊顿公司、派克-汉尼芬公司、基本保健公司、住友橡胶工业公司、汤姆金斯公司、佛雷依登贝格公司、ZF 集团公司及特雷勒堡公司分列前十位。大陆公司增长31.2%达到24.21亿美元,名列利润第一,其利润率为4.3%。普利司通公司增长66.7%达到21.31亿美元,名列利润第二,其利润率为3.4%。住友橡胶工业公司大增145.5%,名列利润第六,为利润增长幅度之首。
      按利润率排名,汤姆金斯公司、安塞尔公司、特雷勒堡公司、新田公司、顶级手套公司、派克-汉尼芬公司、佛雷依登贝格公司、威力塔斯公司、伊顿公司及达特威勒持股公司分列前十位。其中汤姆金斯公司、安塞尔公司利润率超过10%,为近年少有现象。
      欧日美仍控制全球非轮胎市场
      50强企业总部隶属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日本和美国。日本15家企业进入50强。美国有12家,居其次。欧洲有18家,居地区之首,其中,德国7家,英国3家,意大利2家,瑞典2家,瑞士、荷兰、法国、奥地利各1家。另外,澳大利亚1家。亚洲(日本除外)有4家,其中中国2家、马来西亚2家。
      由此可以看出,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企业90%以上仍为欧美日国家和地区所控制。在10强中,更是所有企业皆为欧美日所掌控,其中欧资5家、日本3家、美国2家。日本是非轮胎发展最快的国家,上年度排名中前四名清一色为欧洲企业,今年排名中日本企业在前五强中占据三席。2011年日本地震灾后重建对非轮胎橡胶制品需求相对增加,对日本企业贡献较大。另外,日本汽车工业复苏对橡胶制品需求增加,对日本本土企业机会增多。
      全球非轮胎橡胶业收购活跃
      年度内最大的收购是特雷勒堡公司及佛雷依登贝格公司组建特雷勒堡减振公司,这对排名造成较大影响。类似的收购及重组在年度内不断发生。库珀标准汽车配件公司与西川橡胶工业公司重组全球防震系统组建AVS合资企业。东海橡胶公司于2012于12月签订协议收购Detech 动态流体技术公司。安塞尔公司收购巴西大力神防护用品公司。达特威勒持股公司收购德国凤凰公司PDT橡胶业务。库珀标准汽车公司近日宣布对吉科密封技术公司的汽车密封件业务的收购已经生效。
      全球非轮胎橡胶行业收购对公司业绩影响将在明年全球非轮胎排名中体现。
      世界非轮胎橡胶业生产重心继续东移
      此前,非轮胎橡胶业几乎是欧美企业的天下,现在以日本为首的亚洲正成为世界非轮胎橡胶制造中心。在非轮胎橡胶50强中,亚洲占据19席,前五强占三席。
      我国以市场需求大成为世界非轮胎橡胶制造商掘金的重点,几乎所有世界著名非轮胎橡胶制造商都在我国有生产基地。迄今全球非轮胎橡胶50强来华办厂的企业已有34家之多,所办工厂70多家。其中最多的东海橡胶有10个工厂,丰田合成有7个,大陆和普利司通各有5个,横滨橡胶和富国各有4个,2个以上的多达9家企业。这些外资企业生产的汽车橡胶零部件已占到我国市场的2/3以上,高端产品大多处于垄断地位。
      我国本土非轮胎橡胶制品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输送带、密封件等取得跳跃式发展。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突破5亿美元大关,名列第36位。安徽中鼎密封件公司还在美国收购橡胶制品企业,成为世界密封件行业的新秀,名列第40位。中国还出现了世界少有的非轮胎橡胶制品企业群聚现象,形成了若干个非轮胎橡胶制品城镇等专业生产基地。如河北衡水的工程橡胶制品基地、浙江台州的V带基地、河北景州的胶管基地以及浙江海宁的密封件基地等。
      另外,泰国、马来西亚以原材料丰富受到世界非轮胎橡胶制造商青睐,其投资呈现明显增加趋势。
集团化多元化特点突出
      从全球50强企业生产经营性质分析,绝大部分企业都已实现集团化、多元化,非轮胎橡胶制品在企业销售额中所占的份额有减少趋势。
      在50强中,普利司通、横滨橡胶、住友橡胶、东洋橡胶等4家是以轮胎为主业兼产非轮胎橡胶制品,大陆、特雷勒堡、卡莱尔伙伴等3家为轮胎与非轮胎橡胶制品并重发展。
      以汽车橡胶零部件为主的企业有哈钦森、森普利特、威力塔斯、富国、西川橡胶工业、汉宁汽车配件、塞尔橡胶、日轮、马奴里橡胶工业等10余家。
      以工业橡胶制品胶管、胶带为主的企业有横滨橡胶、东海橡胶、阪东化学、三星胶带、新田、芬纳等8家。
      汽车零部件和机械密封大型企业涉及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的至少有10家以上,而且不少占据显赫地位。(1)欧洲国家中,佛雷依登贝格公司非轮胎橡胶制品部分占37.2%,较上年减少近9个百分比;瑞典SFK公司非轮胎部分占8%;德国ZF公司非轮胎部分占4.4%;德国大陆公司非轮胎部分占10.2%。(2)美国的10大汽车零部件巨头更是大都参与了汽车橡胶零部件的生产经营。派克-汉尼芬公司非轮胎部分占20%;费德拉尔-莫达尔公司非轮胎部分占18.0%;伊顿公司非轮胎部分占8.5%;戴纳公司非轮胎部分占10%;马克Ⅳ公司非轮胎部分占99%。(3)世界最大的日本丰田汽车集团,其子公司丰田合成公司非轮胎部分占15%。
      另外,50强中以医药和保健品为主又同时生产非轮胎橡胶制品的有2家(西部制药服务及基本保健)。
以乳胶制品为主的有4家(安塞尔、冈本、顶级手套、Kossan橡胶工业),其他像哈钦森、利洁时等几家企业也同时兼产乳胶制品。
表1  2013年非轮胎50强排名  亿美元  | |||||
排名  | 企业名称/总部所在地  | 非轮胎销售额  | 总销售额  | 利润  | 利润率  | 
1  | 大陆/德国  | 43.12  | 420.77  | 24.21  | 5.8  | 
2  | 哈钦森/法国  | 40.67  | 40.67  |  —  |  —  | 
3  | 普利司通/日本  | 37.72  | 381.02  | 21.51  | 5.6  | 
4  | 东海橡胶工业/日本  | 31.79  | 33.46  |  —  |  —  | 
5  | NOK/日本  | 31.22  | 59.69  | 1.92  | 3.2  | 
6  | 佛雷依登贝格/德国  | 30.25  | 81.25  | 7.15  | 8.8  | 
7  | 汤姆金斯/英国  | 29.46  | 30.37  | 7.41  | 24  | 
8  | 库珀标准汽车配件/美国  | 28.81  | 28.81  | 1.02  | 3.6  | 
9  | 派克-汉尼芬/美国  | 26.3  | 131.46  | 11.52  | 8.8  | 
10  | 特雷勒堡/瑞典  | 24.21  | 31.4  | 3.038  | 9.7  | 
11  | 威扬斯技术/美国  | 21  | 21  |  —  |  —  | 
12  | 卡莱尔伙伴/美国  | 14.5  | 36.25  | 2.7  | 7.4  | 
13  | 伊顿/美国  | 14  | 163.11  | 12.2  | 7.5  | 
14  | 芬纳/英国  | 13.08  | 13.08  | 0.23  | 2.7  | 
15  | 安塞尔/澳大利亚  | 12.55  | 12.55  | 1.33  | 10.6  | 
16  | 费德拉尔-莫达尔/美国  | 12  | 66.64  |  —  |  —  | 
17  | 丰田合成/日本  | 10.8  | 72.26  | 2.58  | 3.6  | 
18  | 森普利特/奥地利  | 10.65  | 10.65  | 0.59  | 5.6  | 
19  | 横滨橡胶/日本  | 10.52  | 70.15  |  —  |  —  | 
20  | 特雷勒堡减振公司/德国  | 10.13  | 10.13  |  —  |  —  | 
21  | ZF 集团/德国  | 9.8  | 223.21  | 4.45  | 2  | 
22  | 西部制药/美国  | 9.15  | 12.66  |  —  |  —  | 
23  | 东洋橡胶工业/日本  | 9.12  | 36.49  | 0.81  | 6.4  | 
24  | 马克Ⅳ/美国  | 8.7  | 8.8  | ||
25  | 威力塔斯/德国  | 8.69  | 14.49  | 1.14  | 7.9  | 
26  | 西川橡胶工业/日本  | 8.07  | 8.5  | 0.46  | 5.4  | 
27  | 阪东化学/日本  | 7.75  | 10.34  | 0.3  | 2.9  | 
28  | SFK/瑞典  | 7.65  | 95.38  |  —  |  —  | 
29  | 鬼怒川橡胶工业/日本  | 7.6  | 8  | 0.47  | 6  | 
30  | 依路林-科林格/德国  | 7.57  | 7.57  | 0.248  | 3.1  | 
31  | 顶级手套/马来西亚  | 7.52  | 7.52  | 0.673  | 9  | 
32  | 戴纳/美国  | 7.22  | 72.24  | 3  | 4.2  | 
33  | 富国/日本  | 7.22  | 7.22  | 0.23  | 3.2  | 
34  | 汉宁汽车配件/美国  | 6.82  | 6.82  |  —  |  —  | 
35  | 达特威勒持股/瑞士  | 6.03  | 14.39  | 1.087  | 7.5  | 
36  | 株洲时代新材料技术/中国  | 5.91  | 5.91  | 0.25  | 4.2  | 
37  | 基本保健/美国  | 5.75  | 1075.5  | 10.69  | 1  | 
38  | 三星胶带/日本  | 5.7  | 6.7  | 0.45  | 6.7  | 
39  | 新田/日本  | 5.36  | 6.92  | 0.61  | 9.1  | 
40  | 安徽中鼎密封件/中国  | 5.05  | 5.35  |  —  |  —  | 
41  | 塞尔橡胶/德国  | 5.01  | 5.01  |  —  |  —  | 
42  | 阿尔法橡胶/意大利  | 4.83  | 4.83  |  —  |  —  | 
43  | 日轮/日本  | 4.72  | 4.72  |  —  |  —  | 
44  | 利洁时/英国  | 4.50  | 151.60  |  —  |  —  | 
45  | 冈本工业/日本  | 4.37  | 8.74  | 0.324  | 2.2  | 
46  | Detech 动态流体技术/意大利  | 4.32  | 4.32  |  —  |  —  | 
47  | 洛德/美国  | 4.3  | 8.6  |  —  |  —  | 
48  | Kossan橡胶工业/马来西亚  | 4.01  | 4.01  |  —  |  —  | 
49  | 住友橡胶工业/日本  | 4  | 89.02  | 8.74  | 5  | 
50  | 安维斯集团/荷兰  | 3.9  | 3.9  |  —  |  —  | 
注: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橡胶网
			
						
							返回列表
							
						
					
				
								    
                                    